请示的规则有哪些,如何规范地撰写请示
请示的规则有哪些,如何规范地撰写请示请示作为常见的行政公文类型,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、批准的重要工具。规范的请示不仅能提高办事效率,还能体现行政行为的严肃性。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阐述请示的写作规则,包含请示的基本概念;行文规则与权限
请示的规则有哪些,如何规范地撰写请示
请示作为常见的行政公文类型,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、批准的重要工具。规范的请示不仅能提高办事效率,还能体现行政行为的严肃性。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阐述请示的写作规则,包含请示的基本概念;行文规则与权限划分;内容要素与格式规范;语言要求与常见错误;特殊情形处理;电子请示注意事项;7.常见问题解答,帮助你们掌握规范的请示写作方法。
一、请示的基本概念
请示是典型的上行文种,具有单一性(一事一请)、事前性(先批准后执行)、回复性(必须获得批复)三大特征。根据《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》规定,请示适用于向上级请求指示、批准事项,与报告有本质区别——后者侧重汇报情况,不需要上级批复。
在工作场景中,常见的请示类型包括:审批式请示(如经费申请)、裁决式请示(如政策解读)、批转式请示(需其他部门配合的事项)。明确请示类型有助于选择恰当的行文方式。
二、行文规则与权限划分
1. 逐级请示原则:一般不得越级请示,特殊情况需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。如区教育局向市教育局请示时,若需直接报省教育厅,应抄送市教育局。
2. 主送单一原则:请示应标注唯一主送机关,避免多头请示。如需多个上级审批,应明确主办机关,其他机关用"并报"形式注明。
3. 权限对应原则:请示内容必须属于上级机关职权范围。如科室调整应请示本单位党组,而非上级业务部门。
三、内容要素与格式规范
标准请示应包含以下要素:
- 标题:采用"关于+事由+文种"结构,如《关于追加2024年度科研经费的请示》
- 主送机关: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
- 正文:
- 请示缘由:简明阐述背景、依据及必要性
- 请示事项:明确具体请求,包含量化指标
- 结束语:"妥否,请批示"等规范用语
- 附件:关键支撑材料需编号注明
- 落款:发文机关全称+成文日期(阿拉伯数字)
格式示例:
××市发改委: 我单位在实施××项目过程中,因物价上涨等因素(详见附件1),原预算出现××万元缺口。 现申请追加项目经费××万元,主要用于...... 妥否,请批示。 附件:1. 预算调整明细表 2. 市场价格波动分析报告 ××项目建设办公室 2024年3月15日
四、语言要求与常见错误
语言三要原则:
- 要准确:避免"大概""约"等模糊表述,经费申请应精确到元
- 要简洁:正文一般控制在1500字以内,复杂事项可用附件补充
- 要谦恭:使用"恳请""拟"等谦辞,禁用"必须""务必"等命令式表达
高频错误警示:
- ❌ 一文多事(如将人事任免与设备采购合并请示)
- ❌ 缺少政策依据(未引用相关文件条款)
- ❌ 用报告代替请示(如结尾写"特此报告")
- ❌ 未标注联系人及电话(影响批复效率)
五、特殊情形处理
1. 联合请示:多个平行单位需共同请示时,主办机关排列在前,用"和"连接其他单位,如《××局和××委关于......的请示》
2. 紧急请示:应在版头标注"特急",正文首段说明紧急原因,可同步电话报备
3. 密级请示:涉密事项需按《保密法》标注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,通过机要渠道报送
六、电子请示注意事项
随着OA系统普及,电子请示需特别注意:
- 文件格式:采用PDF或经数字签名的DOCX格式,避免版式错乱
- 附件处理:超过5M的文件应转为云链接,并在正文注明提取码
- 流程跟踪:系统提交后应电话确认收文,超3个工作日未批复需催办
七、常见问题解答
请示与报告有什么区别?
根本区别在于是否需要批复:请示必须获得明确批示;报告仅用于汇报工作,上级可不回复。此外,请示需事前提交,报告可在事中或事后提交。
口头请示是否有效?
紧急情况下可先口头请示,但须在48小时内补交书面材料。重大事项必须采用书面形式,口头请示不能作为执行依据。
收到不规范的请示该如何处理?
应出具《退文通知书》,注明退回原因及修改建议。常见退回理由包括:主送机关错误、缺少必要附件、一文多事等。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