氧气是哪个代,氧气的历史与发现
氧气是哪个代,氧气的历史与发现氧气(化学式:O₂)是支撑地球生命的重要元素,其发现过程经历了多个科学家的贡献。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梳理氧气发现的三个关键历史阶段,揭示不同时期科学家对氧气的认知突破。我们这篇文章内容包括但不限于:燃素说时期的
氧气是哪个代,氧气的历史与发现
氧气(化学式:O₂)是支撑地球生命的重要元素,其发现过程经历了多个科学家的贡献。我们这篇文章将系统梳理氧气发现的三个关键历史阶段,揭示不同时期科学家对氧气的认知突破。我们这篇文章内容包括但不限于:燃素说时期的探索(17-18世纪初);舍勒与普利斯特里的独立发现(1770年代);拉瓦锡的命名与理论革命(1775-1789年);氧气发现的意义与争议;常见问题解答。通过这段科学史,我们可以更深入理解现代化学的奠基过程。
一、燃素说时期的探索(17-18世纪初)
在氧气被正式发现前,欧洲科学界长期受燃素说主导。德国化学家贝歇尔(Johann Becher)及其学生施塔尔(Georg Stahl)提出的理论认为,所有可燃物质都含有"燃素",燃烧是燃素释放的过程。这一时期多位科学家已接触氧气但不自知:
关键实验记录:
• 英国科学家梅猷(John Mayow)1674年发现空气中存在维持燃烧的"硝气精"
• 瑞典化学家舍勒早于1772年已分离出氧气,但因出版延误未获优先权
• 中国马和早在8世纪《平龙认》中就记载了"阴气"(氧气)的存在
二、舍勒与普利斯特里的独立发现(1770年代)
1771-1774年间,两国科学家先后通过不同方法制得氧气:
卡尔·威廉·舍勒(瑞典):
1771年通过加热氧化汞、硝石等物质制得"火空气",但著作《论空气与火的化学》直到1777年才出版。其实验记录显示:"这种气体能使蜡烛燃烧更旺,是普通空气的精华部分。"
约瑟夫·普利斯特里(英国):
1774年8月1日用凸透镜聚焦阳光加热氧化汞,收集到"脱燃素空气"。他在著作中描述:"小鼠在这种气体中存活时间是普通空气的两倍,呼吸令人格外舒畅。"
三、拉瓦锡的命名与理论革命(1775-1789年)
法国化学家安托万-洛朗·德·拉瓦锡在1775年重复普利斯特里实验后,系统研究了氧气性质:
三大突破性贡献:
1. 1777年正式命名为"oxygen"(希腊语"酸的形成者")
2. 1789年《化学基础论》确立氧化学说,推翻燃素理论
3. 通过精确称重证明燃烧是物质与氧的结合反应
拉瓦锡的夫人玛丽-安娜绘制的实验装置图示至今仍是化学史经典文献,他们共同建立的定量研究方法奠定了现代化学基础。
四、氧气发现的意义与争议
这场科学革命带来三个维度的深远影响:
理论与方法论:
• 确立物质守恒定律
• 开创定量分析时代
• 建立现代化学命名体系
优先权争议:
• 舍勒因出版延误失去命名权
• 普利斯特里至死坚持燃素说
• 现代公认三人共同发现者地位
工业应用:
氧气分离技术的突破直接促进了19世纪钢铁冶炼、医疗呼吸治疗等领域的发展。
五、常见问题解答Q&A
为什么说拉瓦锡才是"氧气发现者"?
虽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更早制得氧气,但只有拉瓦锡正确解释了氧气本质,建立氧化理论体系,并赋予其现代名称。科学发现的标准不仅在于首次观察到现象,更在于理论阐释的正确性。
中国古代真的发现过氧气吗?
唐代道士马和所著《平龙认》确实记载了制取"阴气"(氧气)的方法,比西方早约1000年。但由于未能形成系统理论,且原著已失传(仅见18世纪法国传教士摘录),国际学术界对此尚有争议。
氧气发现如何改变了人类生活?
1. 医疗领域:氧气疗法挽救无数呼吸疾病患者
2. 工业制造:氧气炼钢使生产效率提升300%
3. 航空航天:液态氧成为火箭主要氧化剂
4. 环境科学:臭氧层研究推动全球环保合作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