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税起征点是什么意思?全面解析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个税起征点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,纳税人每月或每次取得工资薪金所得、劳务报酬所得等应纳税所得额中,免予征税的最低金额标准。这一概念对于每个工薪阶层来说都至关重要,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个人实际到手的...
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?个税起征点是多少?
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?个税起征点是多少?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,与每个纳税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。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计预扣法计算,我们这篇文章将详细解析2023年最新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,内容包括:1. 个税起征点与税率表;2
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?个税起征点是多少?
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,与每个纳税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。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计预扣法计算,我们这篇文章将详细解析2023年最新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,内容包括:1. 个税起征点与税率表;2.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;3. 专项附加扣除详解;4. 累计预扣法计算步骤;5. 年终奖计税方法;6. 个税优惠政策;7. 常见问题解答。
一、个税起征点与税率表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》规定:
- 起征点:5000元/月(6万元/年)
- 税率表:采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
级数 |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| 税率(%) | 速算扣除数 |
---|---|---|---|
1 | 不超过36000元 | 3 | 0 |
2 | 36000-144000元 | 10 | 2520 |
3 | 144000-300000元 | 20 | 16920 |
4 | 300000-420000元 | 25 | 31920 |
5 | 420000-660000元 | 30 | 52920 |
6 | 660000-960000元 | 35 | 85920 |
7 | 超过960000元 | 45 | 181920 |
二、应纳税所得额计算
计算公式:应纳税所得额=收入总额-免征额-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-专项附加扣除-其他扣除
其中:
- 收入总额:包括工资薪金、劳务报酬、稿酬、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综合所得
- 三险一金:基本养老保险、基本医疗保险、失业保险、住房公积金(按实际缴纳计算)
- 其他扣除:可包括年金、商业健康保险等
三、专项附加扣除详解
2023年最新专项附加扣除标准:
- 子女教育:每个子女1000元/月
- 继续教育:本科及以下400元/月(最高48个月),职业资格3600元/年
- 大病医疗:年度自付1.5万-8万元部分据实扣除
- 住房贷款利息:1000元/月(最长240个月)
- 住房租金:800-1500元/月(分城市类别)
- 赡养老人:独生子女2000元/月,非独生子女每人不超过1000元/月
- 婴幼儿照护:每个婴幼儿1000元/月(2023年新增)
注:各项扣除需提供相应证明材料,通过"个人所得税"APP填报。
四、累计预扣法计算步骤
以月薪计算为例:
- 计算累计收入(1月到当前月份总收入)
- 减除累计扣除项(5000元×月份数+三险一金+专项附加扣除)
- 得到累计应纳税所得额
- 查找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
- 计算累计应纳税额=累计应纳税所得额×税率-速算扣除数
- 计算本月应缴税额=累计应纳税额-已预缴税额
示例:某员工1月工资20000元,五险一金3000元,专项附加扣除3000元。
应纳税所得额=20000-5000-3000-3000=9000元
应纳个税=9000×3%=270元
五、年终奖计税方法
2024年1月1日前可选择两种计税方式:
- 单独计税:
年终奖÷12,按月度税率表计算
应纳税额=年终奖×适用税率-速算扣除数 - 并入综合所得:与工资薪金合并计算
2024年起,年终奖将全部并入综合所得计税。
六、个税优惠政策
- 年终奖过渡政策:2023年12月31日前可选择单独计税
- 股权激励:2023年12月31日前可单独计税
- 公益性捐赠:符合条件的捐赠可在年度综合所得30%内扣除
- 退役军人税收优惠: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可享受税收减免
七、常见问题解答Q&A
问:工资超过5000元就要缴税吗?
答:不是的。5000元是免征额,还要扣除三险一金和专项附加扣除后,剩余部分才会计税。
问:专项附加扣除可以重复享受吗?
答:不可以。同一扣除项目只能选择由一方扣除100%或双方各扣50%(如子女教育)。
问:个税年度汇算是什么时候?
答: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对上年综合所得进行汇算清缴,多退少补。
问:自由职业者如何缴纳个税?
答:劳务报酬按次预扣预缴(800元起征),年度合并计算后通过综合所得汇算清缴。
相关文章